專業部落格 Blog
- 賴文智 律師
網路暨智慧財產權 - 張啟祥 律師
訴訟法制暨大陸投資 - 劉承愚 律師
生技醫材暨創業投資 - 劉承慶 律師
契約管理與文創事業 - 蔡淑娟 律師
金融法務暨公司治理 - 蕭家捷 律師
個資保護暨民事行政爭訟 - 廖純誼 律師
農業、科技與智慧財產權 - 張桂芳 顧問
數位文創暨智權管理 - 王文君 研究員
資訊科學暨法資訊學 - 益思團隊綜合發表
綜合專業文章部落格
全域分類 Menu
- 人工智慧 公司 公告 公平法 其他 刑法 刑訴 創投 勞工 商標 國土 專利 履歷 憲法 政府採購 時事短評 智權綜合 民法 民訴 法理學 消費者保護 營業秘密 生技 租稅 網路 著作權 行政法 行銷 遊戲 醫療衛生 金融 隱私 電信 電子商務 電影 非法律 非營利組織
益思
-
台北所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290號8樓
Tel 886-2-27723152
Fax 886-2-27723128
service@is-law.com
高雄所
高雄市四維三路6號17樓A2
Tel 886-7-335-7331
Fax 886-7-536-5657
eric@is-law.com
http://www.is-law.com
選單
日曆 Calendar
« | 九月 2023 | »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1 | 2 | 3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熱門文章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一)
- 淺談國際代理商與經銷商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六)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三)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二)
- 跨國投資與股份代持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七)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十七)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十三)
-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十四)
版主推薦
- 從大立光與先進光智權爭訟和解案談公司治理與智慧財產權管理(下) - 劉承愚律師推薦
- 從大立光與先進光智權爭訟和解案談公司治理與智慧財產權管理(上) - 劉承愚律師推薦
- 新書出版:劉承愚律師《當文創遇上法律:公司治理的挑戰》 - 劉承愚律師推薦
- 新書上市《當文創遇上法律:智慧財產的運用》 - 益思客服推薦
- 從歐盟的AI白皮書與資料策略看AI發展的管理框架(上) - 益思客服推薦
- 如何促進AI的發展—從Data Driven談資料應用的法律(上) - 王文君研究員推薦
- 人工智慧對於著作權法制可能的衝擊(上) - 王文君研究員推薦
- 淺談跨國連鎖事業的法律型態 - 劉承愚律師推薦
- 百果樹重新開幕,文化森林何時現? -- 兼論文創法第22條之適用 -- - 劉承慶律師推薦
- APP產業相關著作權議題:一、APP產業基本概況(一) - 賴文智律師推薦
3.5 外部資源的取得與利用
本章前面四節已經介紹了醫療器材產品研發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教授和醫師們如果讀到這裏,創業的熱情可能已經涼掉一大半了。事實上,筆者曾經和多位有意創業的教授們討論過這個過程,通常的結論是,研究成果與產品之間的距離既然如此遙遠,還是好好地留在自己熟悉的科學研究領域,不要胡思亂想了。
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動物,最高時速可達每小時70英哩(約112公里),在短距離裡可以超越任何動物,而它在3秒的時間裡可以從0加速到時速62英哩(約100公里),這幾乎和目前加速性最強的超級跑車差不多了。記得在Discovery看過一幕非洲大草原上的獵食過程,獵豹媽媽衝刺後撂倒一隻羚羊,三隻小獵豹正要大快朵頤,卻來了一隻斑點鬣狗,鬣狗跑起來的速度遠不比獵豹,但是它的體型並不比獵豹小,而它的顎關節卻比獵豹強壯得多。現在羚羊已經倒地不起,速度已經不再重要,鬣狗上前搶食時,獵豹如要抵擋,比拼的重點是面對面攻擊的強度,母獵豹衡量局勢,它加上三隻小獵豹也不是這隻鬣狗的對手,只好帶著小獵豹掉頭離開。
現實的產業世界沒有像非洲大草原這麼血腥,但是只有一種專長不足以存活的情況是一樣的。研發團隊如果只擁有過人的技術,很可能就會像擁有閃電般速度的獵豹,在研發領域無人能出其右,但是研發成果出來後,可能會被有經營專長的團隊拿去享用。因此,要如何組成一個具備研究、設計、法規、財會甚至業務能力的團隊,並讓各種專業人士互相合作,就是研發團隊領導者面臨的最大挑戰。問題是,專業人士的薪酬水準並不會比優秀的研發人員低,請他們加入團隊又沒有足夠的事給他們做,要怎麼樣讓他們變成團隊的一份子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用外包或兼職的方式,讓各種專業人士變成團隊的一份子,這裏面最難克服的,是團隊與專業人士間的「信任」問題。筆者以前擔任投資評估工作的時候,名片並沒有印上「律師」這個職稱。每當和台灣的創業團隊會面,我通常也不會說這個事,但只要他們一知道面對的是個律師,不自在的表情立刻寫在臉上。很多人會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一次和律師談事情,實在不習慣。這點我也完全理解,因為台灣是一個不重視顧問服務的地方。一個有趣的說法是,「顧問就是你問他現在幾點鐘,他向你借手錶然後告訴你現在幾點。」
許多研發團隊選擇育成中心做為他們創業的第一站,因為育成中心也就是尋找外部資源的起點。在美國,育成工作的重點之一,就在於協助團隊了解他們所需要的專業服務,然後依據團隊的要求,介紹他們認識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創投公司、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及各種醫療法規的專業顧問公司和銷售顧問等外部資源。相對的,許多聲名卓著的專業服務機構也會爭取列入被育成中心推薦給創業團隊的名單之中。在這樣的良性循環形成後,團隊成員主要負責的就是他們最專長的事,然後把經營管理的事務交給專家來處理。
筆者曾經與美國一家已募得150萬美元的新創醫療器材公司CEO聊過,他的公司有四位創辦人(Founder),但只有兩個全職的員工,其中一個是Founder,另一個是行政人員,其他非全職但被視為團隊成員的包括:
(一) 董事會成員五位,一位是天使(即創業最初期資金提供者),兩位是創投指派的投資經理,一位是學校教授,一位是退休的醫材產業前輩。
(二) 研發人員不需離職,繼續在大學工作。
(三) 專利申請及法律事務由律師事務所處理
(四) 會計事務則委由會計師事務所處理
(五) 產品的prototype委託專業代工實驗室製作。
(六) 品質管理系統(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委由顧問公司派出顧問與研發人員及代工廠商進行規劃和協調。
(七) 諮詢委員會委員正在聘請中,主要功能是對未來FDA申請及臨床試驗提供意見並協助進行。
這家沒有產品、沒有收入、只有一個小隔間、兩個全職員工的公司,它的價值藏在那裏呢?價值就在一份又一份的文件中,價值就在「創辦人間合約」 + 「專利申請文件」 + 「天使資金入股合約」 + 「大學與公司合作合約」 + 「律師委任合約」 + 「會計師委任合約」 + 「代工合約」 + 「QMS顧問合約」 + 「創投募資合約」 + ……等文件裏。古老的年代還可以看見文件一落一落地堆疊著,現在往往一個USB就已經把整個公司的故事和它所代表的價值收錄進去了。
現在是21世紀了,在這個虛擬與真實交錯的複雜年代裏,創業團隊一定要認清「價值」在那裏,要懂得利用外部資源,在選題、專利、技術、醫療、法律、財務等方面完整規劃,這才是「何不策高足,先據路要津」的境界。否則技術再好,創意再新,一個不小心,恐也難逃「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的命運。
醫療器材的研發與創業 (一)、(二)、(三)、(四)、(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 (十八)
Copyright IS-L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