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學暨法資訊學


關於版主
站內搜尋 Search

專業部落格 Blog

全域分類 Menu

益思

2009/01/13 14:47
地理資訊系統之著作權保護問題研析(6)
 

肆、結論

隨著資訊科學與各項軟硬體設備的快速發展,新興科技工具不僅持續突破演進,並且迅速被導入地理資訊系統領域之實務應用。在新式資料蒐集生產工具輔助下,空間相關領域之資料產製方式將逐漸改由機械取代人力進行快速大量之數位格式檔案製作,自動化製程勢必成為常態。

雖然依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規定,此類由器械自動生產之資料,通常不符創作性要件,無法受到著作權保護。但這些資料不僅是地理資訊系統的之價值核心,資料集合藉由電腦程式之操作處理更是產業與社會之重要資產。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筆者認為地理資訊系統這類的資料庫,在產業保護上之重要性與其本質上之低創作性,若欲透過著作權法加以保護,將直接挑戰著作權法關於創作性與其作為一種文藝創作保護機制的立法基礎。

然而,對於此類需長期耗費大量人力、技術、財務與專業投資製作之工作成果,在立法政策上,筆者認為應提供適當保護,以維持續建置應用之意願,並獎勵其於基礎民生資訊需求、提升產業技術與國家整體競爭力上之貢獻。因此,考量到著作權法乃是作為文藝創作保護的基本法,而地理資訊系統則偏向於對大量投資的保護,筆者認為未來須思考是否參酌國際間有關資料庫保護之討論,以獨立的法律處理此類資料庫的保護,而非單純透過著作權法架構加以保護,以促進地理資訊相關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史天元、彭淼祥、吳水吉、吳麗娟(2005),農委會空載光達台灣地區測試,航測及遙測學刊,第十卷,第一期,頁103-128。

林峰田,地理資訊系統基本概念,<http://www.bp.ntu.edu.tw/WebUsers/ftlin/course/gis/地理資訊系統基本概念.pdf 2006/01/12 visited>

謝銘洋(1998),論資料庫之法律保護,台大法學論叢,第二十七卷第二期(收錄於智慧財產權法系列(三)-智慧財產權基本問題研究,一九九九年初版,頁65-169,台北市:翰蘆)。

陳曉慧(2005),網際網路與著作權,經濟部智慧財產權局智慧財產培訓學院教材。

Aronoff, S. (1989)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 Management Perspective.  WDL  Publications. Ottawa, Canada.

Burrough, P.A. (1986) Principles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Earth Resources Assessment. Oxford : Claraden Press

Goodchild, M.F. (1985)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in undergraduate geography: a contemporary dilemma. Operational Geographer 8: 34-38. [72]

Bernhardsen, T. (2002)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 an introduction, 3rd ed., New York, NY : Wiley.

內政部資訊中心(2004),國土資訊系統相關名詞解釋彙編,<http://ngis.moi.gov.tw/regulation/regulation3.aspx 2006/01/10 visited>

 


Copyright IS-Law.com
由 王文君研究員 發表於 資訊科學暨法資訊學 | 引用 (0) | 閱讀(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