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約管理與文創事業


關於版主
站內搜尋 Search

專業部落格 Blog

全域分類 Menu

益思

2009/05/20 14:46
專利權-知識管理中的要角(1)
 

專利權-知識管理中的要角

-專利權與知識管理系列之一-

劉承慶律師*

 

知識管理:知識戰爭中的指揮系統

在當代,知識,特別是專利權、商標權與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相當程度地取代了亞當斯密在18世紀所宣稱構成經濟體系的三項基本要素,即資本、勞工與天然資源。因此在1999年所出版的《Owning the Future》(中譯本:《知識的戰爭》,2001年聯經出版)一書當中,作者Seth Shulman便曾指出,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其實是一場全新的戰爭,一場試圖控制新型態資產(包括基因、軟體、資料庫,及其他一切科技know-how)的戰爭。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智慧財產權在這一場知識的戰爭當中,既是戰爭的工具(武器),但同時又是戰爭的目的;智慧財產權被企業用來與對手作戰,而戰勝得到的戰利品,則是獲得更多的智慧財產權,或者,是讓對手失去智慧財產權上的優勢,進而迫使其退出競爭市場。

顯而易見地,企業在這一場知識的戰爭中如果不想落居下風,不想被對手屠戮而終結產品、服務甚至整個企業的生命,首要工作就是要妥善管理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因此,知識管理毫無疑問地將負擔起指揮企業進行知識戰爭的重責大任;它必須負擔起維護管理創新保護企業擁有的智慧財產權的使命。

專利權:知識戰爭中的武器與戰利

曾任鴻海法務室主管的周延鵬律師在《五千億傳奇-郭台銘的鴻海帝國》一書中曾提到,鴻海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就是知識管理;鴻海彙整其在全球各個點的新研發產品後要把它「權利化」,到全球不同市場、國家去申請它的各種智慧財產權(專利權)。負責台積電知識管理的劉貞維經理更曾明確指出,知識管理最終都會走到智慧資產管理(Intellectual Capital Management; ICM);甚至,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專利。

身處知識戰爭第一線的知識管理者告訴我們:知識管理的對象,就是專利權;知識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得到更多的專利權。無疑地,專利權在這一場知識戰爭中,既是武器,也是戰利品。回顧知識戰爭史,在拍立得技術一役當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沒有妥善管理具有雙重角色的專利權的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是如何遭到競爭對手寶麗來(Polariod)的痛擊。當寶麗來逐步掌握拍立得的核心技術專利,其所擁有的不但是有價值的知識,同時也進一步擁有了攻擊伊士曼柯達的武器。一旦伊士曼柯達在研發戰略上犯下未迴避寶麗來專利權的錯誤,寶麗來便毫不遲疑地發動一場侵權訴訟,徹底擊潰競爭對手,讓伊士曼柯達付出巨額賠償及退出市場的慘痛代價。今日的我們看著獨霸拍立得市場的戰勝者,心中豈能忘記這一頁歷史的教訓?



*     作者為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律師.台大法律系學士.成大法律研究所碩士


Copyright IS-Law.com
由 劉承慶律師 發表於 契約管理與文創事業 | 引用 (0) | 閱讀(4266)